看,这群老师的分享交流别样精彩!
“玩”是幼儿的天性
也是他们独特的成长方式
如何让幼儿“玩”的出色
让幼儿“玩”的出彩
是幼儿教师们不朽的话题
以游戏的形式
带领儿童通往新的世界
以新的眼光
发现平凡中的不凡
为进一步推进教师对课程的解读和开发,推进幼儿园班本课程建设,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6月30日,在副园长许美琴的带领下,立发幼儿园开展了班本课程和游戏案例分享活动。
老师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从儿童视角出发,追随儿童的兴趣点,倾听儿童的声音。她们利用精美的课件,从缘起、目标、实施等多方面出发,对实施过程进行了生动详尽的梳理与讲述,一起跟随镜头,感受活动的精彩瞬间吧!
小班班本课程《好吃的绳子》
姚慕霞老师从幼儿不经意的交流中捕捉、发现孩子对绳子的兴趣,通过“寻”、“搓”、“剪”、“做”“读”、“舞”、“变”这六步展开,整个课程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等学习方式帮助幼儿运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感受到长绳形状食物的奇特,爱上探索。
大班班本课程《惊奇一线》
张韩老师通过孩子们讨论蜘蛛网这件事,带领他们走进“线”的世界,发现新乐趣,感受新世界。教师通过孩子们日常的表现,培养了幼儿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探知了未知的自然生物产丝秘密。
小班游戏案例《神垫变奏曲》
李燕老师通过垫子初体验与垫子的“走”、“滑”、“跑”、“跳”、“爬”这些小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在尝试中逐渐形成独立思维、创新思维的意识。
中班游戏案例《吸管变变变》
谢蒙老师从孩子们看到吸管兴高采烈的拿着吸管做不同地造型这方面,观察到了孩子们的兴趣,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搭建模型,为幼儿表现和创造生活提供了他们可以控制的“舞台”。同时,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了合作,当在活动中遇到矛盾时,能互相商量进行解决。
汇报结束后,许美琴对各班本汇报和游戏案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各项活动的开展需要从预设为主的主题活动,慢慢转变为追随幼儿兴趣和基于儿童视角。以发现为题,解决问题为主线的开展方式,同时要注意对班本活动价值的判断的把握。只有学会静心观察孩子,发现了孩子有价值的兴趣点,幼儿园的课程才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根微不足道的蜘蛛丝
一根普普通通的吸管
一个日常可见的垫子
一个妙趣横生的游戏
......
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关于班本课程的故事还在上演
我们将继续追随孩子的兴趣
去发现孩子们的一百种语言
关注新的生长点
用户登录